第091章:很有搞头-《回档之1995》
            
            
            
                
    第(1/3)页
    因为话题都是既定,这场采访持续不到一个小时,接着又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热闹招待。
    苏杭其实没兴趣参加,但身边人太热情,还有着想让自家企业哪怕在名字上露一下字眼的希望,也就耐着性子参与。
    然后就知道了名叫克莱尔女记者为何全程没什么好脸色。
    挺简单。
    因为这边太‘热情’。
    或者,再加上一些,对方之前很感兴趣的某些话题,诸如去年的那场风波,采访中还是拐弯抹角地提到,少年作家却是坚持避而不谈。
    午宴上,对方到底没能耐得住性子,几乎是明白地指责这边干涉采访,让大家一时间都挺尴尬,还好另外一位记者韩展圆场了几句,才算过去。
    苏杭就觉得吧,这件事要是加工加工,简直就是一篇经典的意林式文章。
    有原则的西方媒体记者和一群只想着出名的土包子。
    嗯。
    不太完美的地方就在于,郑春最后偷偷塞过去的厚厚红包,两人都收了。
    苏杭觉得挺无聊。
    预设倾向的一次采访,因为没有契合对方的倾向,就说不自由,这也算一个老套路。
    可惜这年代很少人能看穿。
    还是没自信。
    于是,也就经常掉坑。
    原罪化,很犀利的一个工具。
    愚昧,丑陋,麻木……
    说多了,就真觉得自家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如此,我简直活该啊,也只有别人,才是文明,才是高尚,才是睿智。
    好在……这件事也挺容易破解。
    有钱了,也就破解了。
    就像别人有钱的时候,别人都是对的。
    等自家有钱了,一抬头,一群江河日下的破落户,我凭什么还要听你胡说八道?
    特别当破落户是真有些破落,越来越不讲各种体面的时候。
    整件事,想想就挺有趣。
    苏杭却是没时间多想,结束午间的饭局,身边的郑戍明摇身一变,从‘监军’转化成‘债主’,追着询问那篇关于‘风口’的文章进度怎样。
    这东西是真费脑子,短短一周,苏杭感觉自己都要掉头发了。
    郑戍明问起,就果断交差。
    确实差不多了,该列的提纲列了出来,该找的资料找了一堆,该有的思路也都明确。
    要不……
    郑伯伯您直接拿走,润色润色,交差就行,毕竟自己才是高二学生啊,能写出什么东西?
    再次返回的湖西路大院内。
    郑戍明只看过某个少年关于‘全球化’的两条准则,就生出一些拍案的冲动。
    很简单两条:
    不惜一切追逐全球化红利(融入全球一体)。
    不惜一切避免全球化反噬(有限市场经济)。
    然后,再读完其他,对于少年的要求,郑戍明直接驳回。
    当然是你给我继续写!
    甚至……时间都可以再放宽一些。
    二楼开放客厅的沙发上。
    重新把面前厚厚一叠各种稿件翻到前面,看着关于全球化的两条,郑戍明转向某个少年:“第一条,融入全球,这个我还要多琢磨琢磨,关于第二条,小子,你的思路可是和现在很多人相冲啊?”
    苏杭手里却翻着洪绫的一本时尚杂志,闻言抬头:“鼓吹自由市场那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