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朱高炽和朱棣商量过。 不会取消藩王。 主要考虑的是朱元璋,他的态度,两父子绝对无法忽视。 朱棣与李世民是不同的。 唐朝的建立,至少有一半的功劳是李世民的,而明朝的建立,与朱棣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哪怕是朱高炽最早在北平的计划,也只是朱元璋死后,为朱棣的造反提供助力。 针对的是朱允炆,而不是朱元璋。 “父皇当初分封儿子们藩国,是为了保障大明的安宁,如今儿子也当继承父皇的意愿。” 朱棣认真的说道。 “但是藩国不能留,也不会每个藩王都会外放,只有具备能力的藩王,才会派去边疆。” 这也是朱高炽的想法。 宁王、楚王、湘王等人,还是有才能的。 可以担任重任,派去边疆稳定地区,与文武互相制约,形成边地的格局。 其余的藩王,保留皇室俸禄,除国,允许参与其他行业。 周王父子的才能,也能获得很好的发挥。 至于如果到了取消这些藩王的那天,等朱元璋死后再处理也来得及,没必要现在制造麻烦。 “就看叔叔们愿不愿意吃苦。”朱高炽笑道。 去边疆,不是每个藩王都愿意的,当初秦王去陕西就藩都怨声载道,觉得陕西太过贫瘠。 朱元璋面色好看了些。 见到父皇的笑脸,朱棣也松了口气。 “让老六和朱允炆回京。”朱元璋松了口,让对方回来接受调查,把案件查的水落石出,算是他的表态。 爷孙三代。 三个人能有多大的误会,话说开了,没有了隔阂,朱元璋笑道:“你把你的弟弟派去广西,到底想要做什么?” 朱棣也好奇的看着朱高炽。 当然是为了收复安南做准备,朱高炽一脸腼腆的看着朱棣。 “咯噔。” 朱棣感觉到不妙。 也不知道为什么有这话感觉,形容不上来,仿佛未来会很苦一样的预感。 “安南不安宁。” 朱高炽解释道。 安南从秦朝到五代,为中国郡县千年之久,五代丢失,到了隋朝收复,唐朝改交州都督府为安南都护府。 安南之名由此诞生。 乃至唐末五代混战不休,安南也是如此,经历了丁、黎、李、陈四朝。 宋太祖建国初期,安南群雄并起,大小势力十二家,史称‘十二使君’。 南宋灭亡。 安南陈朝获得崖山覆败后,逃入安南的宋人们的鼎力相助,打败了元朝的数次入侵。 然后到了元末,陈友谅与朱元璋的战事失利,派人赴安南请求援军,被安南拒绝。 洪武元年。 朱元璋派使者下安南。 洪武二年,安南的使者入京拜见朱元璋,正式成为大明的藩国,封陈日煃为安南国王。 朱元璋看到安南的人们穿着中华文明样式的衣裳,非常的高兴,还作诗一首。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