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嘚嘚嘚。” 荒野里,突然传来了一阵马蹄声,出现了几名孩子,他们正追着一只鹿。 其中一名少年稳稳的坐在马背上。 他并没有拉动缰绳,而是双手举枪瞄准,拉弓需要力气,会破坏平衡,而开枪不需要,所以少年保持着平稳。 “呯。” 枪声响起,那只鹿中了铅弹。 滚烫的铅弹射入鹿的身体,炸开后的碎片在鹿的肉血里翻滚,剧烈的疼痛让鹿凭空跃起,在原地使命的乱动。 孩子们高兴的围上去,用绳索套住了鹿,再也跑不了。 这些最大才十三四岁,最小的才八九岁的孩子们,带着他们的猎物回去自己的片区。 看起来无人烟的地方,其实都是有主的。 海城。 这里的军改早已经结束,每户军户分到一百亩地,甚至有五十亩地,一百亩山地的。 几年的时光下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海城经过的铁道,一直延伸去三万卫,大量的阉工为铁道的修建付出了力量。 此时。 片井的大人们正在片井长家中,片井长从卫所衙门带回来的军报,讲述着应天府案情。 “这队长有血性,是条好汉子。” “听说才十九岁。” “这么年轻啊。” 随着铁道的通车,交流的便利性,以及报纸的作用,大江南北的信息有了更有效的互通。 辽东的军户们,能知道数千里之外发生的事情。 “如何判的?” “流放大员。” “可惜了,十九岁的队长啊,听说是靠战功升起来的,继续立功几年,当个守备也有可能,营长都有可能。” 片井以八户为片,加上自然环境下,野兽的增多,军户们不但没有失去组织,反而更加的团结起来。 这是环境决定的。 在大片井制度下,人们需要更加的抱团,无论对干活还是生活,都有极大的帮助。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什么时候来我们片井?”有人关心的问道。 “应该也就这几日了。”片井长说道。 辽东的人口增长很快,移民的人口很多。 除了田亩的分配,更让人羡慕的是分配婆娘,并且是好婆娘,可不是应付人的。 辽东总人口,不包括阉工,从最开始移来的二三十万军户,到四十万,乃至今年的百万。 一方面是移民的人口,另一方面就是大量的新生儿。 百万人口中。 从内地移民了二十万以上的人口,其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然后才是高丽贸易集团带来的大量年轻妇女。 已经兴起八年的人口贸易,为辽东带来了至少十余万妇孺,诞下了高达四十余万的新生儿。 辽东人口的增长之快让人咋舌。 不久。 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来了,带来了军户们关注的情报。 “奴儿干都司的铁道修建计划已经启动,将会以阉工为主要用工需求。” “成立奴儿干骑兵营,预计从军户招收一千新兵,征兵时间节制今年年底。” “才一千啊。” 军户们抱怨了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扩兵的机会,结果只给了一千名额,还不够塞牙缝的,许多军户担忧自己抢不到。 新军施行异地当兵制。 辽东一营,二营,三营的兵源,主要来自内地,辽东本地军户当兵,去的也是外地。 奴儿干都司还未归入辽东都司,历史上随着奴儿干各部族的归顺,奴儿干都司没有了存在的必要,直接由辽东都司一体管理,因为本来就是辽东都司供应。 现在朱高炽没有取消奴儿干都司,因为他要在奴儿干修建铁道。 奴儿干都司修建铁道是非常困难的。 但在再困难,用人头来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