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北平。 世子府。 大红地毯一直铺到大门口,地面平整的石砖就像染上了一层红色,周边地面干净无比。 王府卫队的侍卫们穿着大红工字军服,大红盔帽,胸前的燕子图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带着白色的手套,握着装有刺刀的自生火枪,脚上黑亮的皮靴,五步一岗,十步一哨。 在王府大街的广场上,时不时停下马车,马车被安排送去后面的地方。 有乘坐公车,到了王府站后,步行而来的工人贤达,民间团体贤达,还有络绎不绝的乘坐骡驴的人们。 他们都持有邀请名帖,还有另外一层身份,全体大议贤达,享有额外的政治特权。 刘通走路而来,他是报社推出先来的贤达。 有多层的身份。 既是北平著名的文学家,也是报社特邀合作伙伴,还是王府组织合作的其中一支社会研发小组组员。 王府的正门全开。 王府执事们接待进入王府的贵客们,同时严格的检查对方身份,核查名帖的真伪。 刘通客气的交上自己的名帖,对面是一位太监。 太监很热情,确认无误后还和刘通交谈了一番,“刘先生的文章,俺经常拜读,特别是刘先生的第二篇未来社会的推论,仿佛就是眼前发生的事情。” “在下胡闹之作,能入公公的眼,倒是在下的荣幸。”刘通很低调。 他本来就没有啥身份。 只不过北平模式的发展,不光是他获得了好处,不少阶层都获得了好处。 商人们也是。 以往商人们追求读书人的功名,不指望能登堂入室,有个护身符而已。 但如今商人们的地位已经明显提高。 更有学者。 学者的身份和地位,并不比军人差,反而更受人们的尊敬了。 刘通沾了一个文学家身份的光。 人们都把刘通当做大学者,左邻右舍十分的崇敬刘通,觉得刘通是大文化人。 太监一脸羡慕。 刘通没有多言,与太监告辞后进入了王府。根据他的观察,王府已经几年没有进新的太监了。 哪怕不知道怎么走,跟着大红毯即可。 而且周围到处都是侍卫,估计也走不到哪里去,刘通老老实实的踩着地毯。 从前门到端礼门的空地上,不算王府的侍者,已经有了三四百人,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按照大议的称呼,这些人都是贤达。 有王府特别邀请的贤达,以及官府的官员们,也有工人军户百姓们自己选出来的贤达,还有部分单位推出来的贤达。 自己就是报社推出来的。 刘通还看到了几名认识的乡绅,以前北平地方的大户,看来已经加入了王府。 “刘通,这里。” 正当刘通不知道去何处的时候,远处五六人中,一名穿着工字服的中年人挥手。 正是社会报的主编,刘通的好朋友。 “李主编。” “来来来,我向你介绍下,各位,这就是鼎鼎大名的刘通先生,小王爷亲口称赞过的大文学家。” “啪啪啪。” 周围的几人笑着鼓掌。 刘通向众人一一抱拳,“小王爷抬举,当不得如此盛赞。” 李主编拉着刘通,介绍这些他不认识的人。 “这位是技术报的主编,这位是杂报的主编,这位是报者行的会长。” 刘通不敢怠慢,与每个人打招呼。 “刘通先生,我们杂报对您的文章也很感兴趣,您不能厚此薄彼,只抬爱社会报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