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金忠陪着朱高炽在平台上。 王宫的建筑修得不低,但随着北平城的高楼大厦,新工地一个接一个。 平台的视线已经被遮挡了。 眺望远处的好景象,自然也就消失了许多。 “小王爷谨慎是好事。”金忠敬佩的说道。 遍观历史。 多少人能忍得住如此的诱惑,例如最近最火的《三国演义》,一方玉玺就能让江东英豪丧命。 金忠虽然不认为小王爷南下有危险,但是小王爷能保持如此的谨慎精神,还是让金忠佩服。 谨慎终归不是坏事。 但是有些事金忠还是担忧的。 “皇太孙在京城一向仁孝,对圣人向来恭敬,而小王爷却屡次拒绝圣人,恐怕会有伤祖孙情谊。” 朱高炽叹了口气。 局势是不停变化的。 从最开始为靖难之役的布局,乃至在金州打造的奇兵,都是为了一击致命。 但是计划不如变化快。 辽东的事情,暴露了金州的奇兵,也让京城有了防备,金州的海军能打败南方的水师,但是京城绝对不会再抽调走所有的兵力,留下一座空城。 而铁路又没有修建好,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 但是朱高炽仍然有信心。 可朱元璋直接拉拢了父王,易储之心,动摇了北平的战心,也动摇了自己。 不用打仗,直接接管大明。 对谁都是好事。 对老百姓更是好事。 唯独对反对势力不是好事。 可朱元璋一套又一套组合拳下来,看得朱高炽眼花缭乱,防不胜防,一下子混成了一锅粥。 对于南下京城,朱高炽越来越没有了信心。 心里总觉得不安。 “自己终归不是朱高炽,和朱元璋没有祖孙情啊。”朱高炽暗自想到。 本质上。 他不信任朱元璋。 一开始他连朱棣都不信任,兴办工业发展都是小心翼翼,用尽了各种伪装。 结果伪装成为了无用功。 因为朱棣把自己当他亲儿子,并没有为难自己,反而一路为自己开绿灯。 北平的工业化发展,朱高炽无法亏心说全是自己的原因。 如果不是朱棣的支持,朱高炽不可能这么顺利,也没有如此的好环境。 所以朱高炽不怀疑朱棣,因为朱棣就是他的父亲。 但是对于朱元璋。 朱高炽心里有个问号。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孙子更多。 比起那些孝顺至极的晚辈,自己更像个逆孙,换位思考,自己也会不爽。 自己种种举动都在削弱朱元璋的权利。 放在后世。 就是不孝子,不停的在图谋家业,任谁心里也不得放心,担心自己晚年凄凉不是么。 但这些都是朱高炽心底深处的不安。 自己本就是普通人。 能有今日的成就,除了一个好出身,其余不过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已。 靠着信息差,并不是自己比旁人有多聪明。 包括当下精神文明建设的种种手段,也不过是跟着后世学的而已。 说穿了。 普通人最怕改变。 因为面对陌生的环境,只有聪明人才能最快的适应,而普通人畏惧改变。 北平模式是朱高炽熟知的,是他心里安心的根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