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新军的营地,是专门腾出来的一块地方,在京城郊区的西边,一切供应由应天府提供。 “从北平调来的新军,伙食每顿都要有肉,他们天天操练,需要大量的火药,铅子,对军资的消耗非常高。” 兵部侍郎齐泰在暖阁里,恭敬的向朱元璋上奏。 “还有按月发放的军饷,最普通的士兵,每个月也要发放银一两五钱,每个月只军饷就要发放将近一万五千两银子。” 齐泰不住的叫苦。 朱元璋手里拿着新军呈献的礼物。 一把自生火短铳,营总级别武官配备的武器。 自生火铳里面没有安装火药,朱元璋扣下扳机,发出“咔”的一声,打断了齐泰的话语。 朱元璋最近深居简出,齐泰是经常见到朱元璋的官员,看着一脸惬意的圣人,是齐泰很久没有见到过的样子。 朱元璋放下了玩弄多时的自生火短铳,这才看向齐泰,脸上的神情复杂。 “北平在数行省,以十几二十营,短短半年时间整编到了六十营,咱可从来没有听到北方有关于军费的不满之声。” 朱元璋有些失望。 “三营,只三营新军而已,你们兵部就叫苦了?” 齐泰连忙解释:“应天府有好几十卫所,几十万军队需要供应,更有全国上百万军兵……” 朱元璋再次打断了齐泰。 “六十营新军,接近二十万的大军,只北平行省,根据北平都司的奏报,在籍的后备军数量更是高达四十万。” 朱元璋忍不住感慨,“北平行省的后备军,加上六十营新军,就是六十万大军,更不提其他行省的后备军。” 齐泰无话可说。 北平的片井制度,威力已经浮现了出来,哪怕只是纸张上的数量,已经让听者动容。 北平有四五百万的人口。 在大分配模式中首当其冲。 北平的乡绅有多大的怨言,北平的改制就有多成功。 六成的人口种地,四成的人口脱离土地生产。 三十九万户的军户,分到了三千多万亩的土地。 整个大明更有八亿亩土地,虽然包括了山田,涂田等,但田亩数量可见一斑。 如果都按照北平的模式,那就是了不得的威力,朱元璋虽然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但他已经看到了新军。 新军的士气,战斗力,坚韧等等,朱元璋和不少士兵都有过交流,更有清楚的认知。 军户的权利和地位,在北平非常高。 从北平大片井制里走出来的年轻人们,他们能文能武,会骑马,善拉弓,熟火器,懂文字,明大道。 齐泰沉吟了片刻,说道:“京城在班的军士,每个月两石的军饷,等于是一两银子,在军饷上已经低了不少。” “普通的卫所,军饷更是不如北平新军的待遇,只这方面来看,北平新军要远高于卫所兵。” “如果想要追齐上新军的战斗力,恐怕朝廷每年的军费,也要跟着翻一番。” 朱元璋摇了摇头。 朱元璋把手里的自生火短铳,让身边的太监送去给齐泰,齐泰双手接过后,认真的打量这门火器。 “我们的工匠,每个月能打造出一杆火器就算好工匠了。” “可北平的军工厂,普通工匠每个月的生产数量,摊算下来大概为三十余杆,如今甚至有了余力,为军官们装备这些花里胡哨的玩意。” 朱元璋可不是普通人,他的眼光可以说超过了绝大部分人,至少在当下是如此。 “你们只看到了表面,我看啊,不学习北平模式,永远是追不上新军的战斗力的。” 朱元璋仿佛想到了什么,突然露出了笑容。 “北平模式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来看,而北平新军的建立,是诞生于北平模式整体之上的,不是学北平开几家工厂,更甚至照搬军工厂就可以弥补的差距。” “好久没有说话这么痛快了,人啊,看来的确不能太劳累。” 齐泰抬起头,连忙又低下头。 朱元璋突然离开了御台,来到了齐泰身旁,竟然拍了拍齐泰的肩膀,齐泰连忙起身,又被朱元璋按住。 “尚礼啊,你是有才能的人,咱一直看好你,北平模式的好与不好,咱相信你心里有杆称。” 齐泰忍不住抬起头,不知道圣人是不是听到了什么风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