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北平的报纸流入了南方。 北平的亩产高达三石,震惊了不少的人。 许多的人没有感到奇怪,地方上的百姓甚至听闻过也没有什么感想,一年三石的产量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这……” 景清看着手里商人们带回来的报纸,手足无措的望着对面的商人,不可思议的反复追问。 “是真的啊,我一个人说假话,难道那么多人都说假话不成。”商人认真的说道。 北平地广人稀。 按道理来说应该比南方人均产量还要高的,北平应该向南方输粮才对。 可实际上北方需要南方的粮食, 导致这个区别的,就是两地的粮食产量的区别。 南方适合种稻谷,北方适合种麦子。 “化肥和农业如此厉害,如果能用到南方,岂不是南方的亩产可以增加到六石以上?” 景清很快想到了关键,忍不住追问。 “北平的化肥和农药产量有限,在北平的供销社里,只向本地的百姓售卖,而且是限购的,一个人只能买够二十亩田使用的化肥。” “不会是燕世子故意控制吧?”景清怀疑道。 难道燕世子心中就没有天下百姓吗,只在乎自己的权势。 “真不是。” “听说化肥和农药技术有了新的突破,燕世子第一时间成立了新化肥厂。” 听到商人的解释,景清好受了些。 “优势在我。” 景清愣愣的看着报纸上的四个大字,心中只觉得冰凉,夏日下浑身冷汗。 黄子澄说的北平不可持久,在这四个大字前,仿佛就像一个笑话般。 如果商人没有说假话,北平不但不会缺粮,反而因为大丰收,这段时间恐怕已经消化山西和辽东的成果了。 “唉。” 景清幽叹,“北平实力越强,可朝廷有圣人在,也不是不堪一击的,只怕百姓们要受苦了。”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商人忍不住摇头,“自古如此。” “难怪前年练子宁从北平回来,就埋头要发展工业,一心不问外事,看来北平模式之威……” 景清不知道如何形容了。 当下的局势,让他不知如何是好。 在北平接连的胜利下,人心终归是动摇了不少人。 北平模式。 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越是了解,越是有许多的人反对,同样也有更多的人动摇。 可无论他们心中如何想,北平一个接一个的胜利,就是无可改变的事实。 因为胜利,北平模式被许多人抗拒,同样因为胜利,北平模式越来越深入人心。 而只要北平一直胜利下去,那些抗拒北平模式的人,终归会被大势碾压。 天下人都要接受北平模式。 不只是景清动摇了,齐泰也开始认真研究起北平。 北平为何能轻易闪击太原,为何一战而下辽东,为何碾压山西行都司。 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让北平的强大,开始浮现在大明天下里。 越是研究,齐泰越是感到无力。 “为何北平能取得如此多的胜利。” “为何北平穷兵黩武,不但没有颓废,还越打越强势呢。” 许多的问题出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