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蒸汽机装上大船。 有许多的设计图纸,就连朱高炽也提供过几张简单图纸,只有个外形的模样。 在朱高炽的图纸中。 蒸汽机是安装在船舱里的,带动海面下的螺旋桨,然后船身两面有数排的炮窗。 金州船政司的几名技术管事,面色为难的找到朱高炽。 “小王爷提供的图纸,以我们目前的技术,有太多的问题,需要逐一解决,恐怕非短时间内可以成型。”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动力不足。” 朱高炽没有再说什么。 蒸汽机发展至今,技术上还需要储备,才能有更高马力的效率。 其实瓦特蒸汽机虽然解决了纽克门蒸汽机许多缺点,但自身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最开始的蒸汽机,每匹马力需要消耗二十七八斤的煤炭,所以只能当做矿场抽水使用。 也只有矿区才用得起,因为煤炭对他们成本低。 然后到了瓦特蒸汽机,每匹马力需要消耗十斤上下。 现阶段。 其实北平使用的蒸汽机,主要还是工厂和大基建工程,民间和小作坊是用不起的。 而且瓦特蒸汽机的效率有限,也就是马匹上限不高。 船只不同。 需要紧密庞大的部件,在这个过程中耗费能源不少,加上需要的马力,至少要千匹以上,才能让螺旋桨发挥出性价比。 这也是明轮蒸汽机船和螺旋桨蒸汽船的区别。 朱高炽了解蒸汽机原理,但是具体的过程不得而知,需要工匠们的努力。 现在他知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更先进的蒸汽机,例如涡轮蒸汽机。 但是涡轮蒸汽机和瓦特蒸汽机的区别,朱高炽并不了解,甚至不知道外观的变化。 所以他也无从指点。 这也是朱高炽尽量避免影响工匠研究的原因之一。 一是对中国工匠有信心,二是对中国模式有信心,最重要的是,虽然眼前几人没有说,但是朱高炽已经猜到他们心中隐藏的怨言。 如果不是自己提供的“先进”图纸,导致他们必须优先投入研究,耗费了大量资源来研发,实际上的蒸汽机轮船早已经投产。 经济发展需要一个过程,研究和实际运用也需要一个积累技术的过程。 朱高炽没有多言,直接问道:“你们觉得最成熟的图纸是哪样的?” 几名技术人员拿出了公文袋里的图纸,他们本就是来提意见的,要让小王爷改变主意,允许他们的设计。 他们的设计图,大船的两边各有巨大的轮子。 “这是宋朝船只的技术,名字叫做车轮船,车轮船是宋朝在唐朝车轮船的技术上发展而成的。” 图纸被平铺到台面上。 技术人员在中华重工体系地位是最高的,几年下来,加上小王爷的重视,他们比较随意。 朱高炽凑上去,其余人指着图纸详细介绍。 “在车轮上装有叶子,以往是靠着人力踩踏,使用传统装置,让车轮的叶子转动起来,形成船只的动力。” “最大的车轮船最多有二十四个轮子,这是因为人力限制的,现在有了更好的蒸汽机,所以我们只保留两边各三个轮子,也就是六个轮子。” “船的中间是烟囱,前后是巨帆,风力和蒸汽动力结合使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