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工人精神》出自文书赵胜,卫所的舍人子弟。 在健全图书馆制度,从全国收集书本的工作,以及在工厂的生活中,诞生的灵感。 这部新戏朴实无华,讲述的是炼铁厂一名炼铁工人的日常生活。 在炙热的高炉前,用细长的钎子是不时勾动底部的铁浆,不但需要一定的技术,还要有力气。 同时也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有很多规章制度。 赵宏和他的朋友,两人坐在观众席上,整个大剧院一千六百座椅坐的满满当当。 朱高炽也看过这场戏,在他看来并不好看,可在娱乐匮乏的大明,让工人们看得津津有味。 而且年代不同,人们的需求也不同。 在现代化以前,全世界的文学都是偏实型,讲述的人们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事。 因为时代的生产力,本身就是悲苦的,人们需要这种从痛苦中,寻找力量的文学作品。 《工人精神》中。 主角炼铁工来自军户,家中的兄妹多,除了能吃饭外,生活属于贫困。 后来加入了中华重工,成为一名工人,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 供养弟弟读书,补贴妹夫一家,和老父亲对话,说做为家中长子,理应扛起家中大梁,让老父亲安心。 后来在工厂找到一名女工结成夫妻,养儿育女,虽然没有积蓄,但一家人和和美美。 工人和妻子省吃俭用,维持了一家人的生活,提高了子女的教育环境,照顾了家人的困境。 后来在操练中受伤,人生陷入了低潮。 家人们都来帮助他,子女懂事用心读书,工厂给予照顾,卫所帮助承担卫田,渡过了人生中的难关。 结局是工人唱着歌,在红布打造的火炉前,高举手里的长钎子,重回工作岗位。 “哗啦啦。” 观众们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好。” “太好看了。” 人们站了起来,用力的鼓着掌,大声的叫好,声音让大剧院外都能听见。 外面等候下一场的人们,恨不得马上进场。 赵宏虽然从小失去了父亲,却感动的热泪盈眶,他觉得自己父亲就是这样的人。 自己以后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我一定要成为这样的人,不,我就是这样的人。”赵宏毫不犹豫的向好朋友大声说道。 “我也是。”他的朋友,同样坚持说道。 《工人精神》的大火,超乎了朱高炽的意料,他完全没有想到,这部新戏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力。 许多工人向大剧院写信,希望能继续拍《工人精神》的戏,希望看到主角一家后来的样子。 而演主角的演员,成为了中华重工最受欢迎的人,走到哪里都被工友们围起来,喊他演的名字。 同样。 演他妻子的那名女演员,也成为工友们追捧的对象,甚至有人写了几千字的求婚书,希望能娶到她。 “你会顺应人心,写续集吗?”朱高炽好奇的问道。 赵胜回道:“没必要画蛇添足,这样已经很好了,希望让工友们能一直记住他们。” 朱高炽点点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