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冶炼作坊[下]-《汉生指南》


    第(2/3)页

    张廷方看哄不了张涵,“嘿嘿”直乐,却也不说那些有的没有的了。

    “回家吃饭,回家吃饭,今天,让你婶给你做点儿好吃的……”

    再后来,红砖水泥砌成的大烟囱拔地而起,张涵足足建了八丈(约19米)高。为了避免被人看到,烟囱被建在一山凹处,三面有山树的遮掩,而烟囱外面也涂成了黄绿相间不规则的掩护色,远远看去,似与山树融为一体。

    烟囱的效果很好,水排橐(牛皮囊)稍微鼓风,煤炭便在高炉里猛烈燃烧起来。张涵再接再厉,开始建设更大的高炉。张家的高炉是当时规模较小的一种,高与直径都在六七尺间,张涵新建设了一座高两丈半,直径一丈八尺的高炉,以提高效率。

    张涵好不容易想起了蓄热室,试验过后,效果显著。新高炉就在两侧各增加了蓄热室,炉顶则附设了燃烧室。

    高炉炉顶废气先进入燃烧室燃烧,热气上升,进入蓄热室,把热量传递给砖格,使之变热,变冷的废气通过烟囱排入空中;当一侧砖格加热到一定温度后,即用热气加热另一侧的砖格,而把冷空气鼓入已加热好的蓄热室中,使之从砖格上吸取充足的热量,出来就变成了热风,随即鼓入高炉中。

    如此轮换不止,鼓入高炉的空气始终是热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改善了成铁质量。

    今天是新高炉试运行,便出现了之前的一幕。说是指挥,张涵能做的早已做完,在现场所做的,也就是这一声令下了。

    在‘管理’冶铁作坊的同时,张涵还时常跑到南边新开垦的农庄,看看那里建的怎么样了。

    新农庄临近蒙山,在买地的时候,县吏许是收了不菲的好处,随手一圈,不仅地圈了很多,还圈进去很大一片山区。在庄园的中心,有一处山谷,里面有一条溪水潺潺流出。小溪的水量不是很大,但胜在清澈见底,配合周围的绿树山石,别有一番景致。

    张涵已经与祖父商量好,在那里建设些院落房舍,给老师岑晊一家居住的同时,也可以在那里办一处学堂。到时候,就把族学搬过去。一个羊也是赶,二个羊也是放,岑晊这么好的老师当然要充分利用。

    张昭有些不解张涵为何如此上心,然这总是件好事,也就痛快的答应了他。

    对于那里的住房,张涵很是用了点儿心思。可是,以他的眼光,也建不出什么特别的房子来。无非是红砖房、水泥墙,再粉刷上一层白灰,刮上石膏,开几个大窗户之类。不过,如此一来,室内就明亮了许多,看起来清清爽爽,颇为舒服。

    也许是物以稀为贵的缘故,张昭看了绿树掩映中的红砖房,非常喜欢,打算过段时间在张家大宅建几间。岑晊看后也很满意,对张涵的不良企图,也就默许了。

    其实,象岑晊这样的著名学者虽然承认的正式弟子很少,但设精舍有教无类,对来求学的学子是极为宽容的,通常都不会拒绝。所以,一说某人门生成千上万,一点都不希奇。至于不学经书,只求依附于豪门门下的,数量更多。然而,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