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吧,爹说的也有道理,哎,这有钱了不能随意花,也是一件痛苦的事。” 许光华闻言在她头上轻拍一下,“哟,这有钱了还发起愁了,这以前三餐不济的日子不也这样过来了么,现在还愁啥。” 许光华拿过一块旧的包袱皮,把一百个小瓷瓶装好,包好打个结,然后提在手上道:“行了,东西也拿好了,还有什么需要带的没?” “没了,爹,咱走吧,外面那两小的估计都等急了。” 许光华带着三个小的,走到村口时,村里拉车的李老汉见状笑道:“带孩子去县城么,那路程可不近,要不要搭车去,我给少收几文。” 许光华连忙客气道:“正是要去县城办点事,这不几个孩子非闹着要一起去,想着孩子们从未去过县城,这回就带他们去见识见识,原本也是打算坐李叔的车去的,不过车钱得照给,您老赶车也不容易。” “哟,我说李老头,人家现在可是发达了,哪里还差那几文车钱,你若当真要少算一点,不如给我们少算点吧。” 一位已经坐在牛车上的妇人,见许光华这般回答,又想着前几日许家买地的热闹,顿时心里直冒酸水。 这平日村里最穷的人家,突然好过起来,甚至比她家还要多上几亩地,顿觉得心里不舒坦的紧,虽说只是几亩荒地,那也让人不舒坦。 许光华看了那位说酸话的妇人一眼,也没搭她的话茬,他一个大男人总不好跟个妇人计较。此时车上除了这位说酸话的妇人,还有一位妇人,但那人并未说话,只是低着头知道在想些什么。 许光华不便开口,许清妍却不想就此放过,否则人家还以为他们怕了。 这样日后家里若是再盖新房,或者再有其它的动作,这人是不是也得来说上几句。她家的银子来的光明正大,为何要受人讥讽。 “张家婶婶这话说的,我爹照付车钱是怜惜李爷爷赶车不易,但听说张家婶婶家里好过的得,却想要让李爷爷少收几文车钱,真不知道是家里难过不好说出口,还是故意要占人便宜。” 这赶车的李老汉,许清妍曾听家里人说起过,几前年儿子被征兵,去了战场没多久就阵亡了。好在媳妇生个孙子,只是守了两年就改嫁了,现在就剩二老带着孙子过活,这辆牛车还是用儿子抚恤金置办的,农时下田干活在,闲时用来拉车,也能赚两个小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