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仁不义-《翊唐》


    第(2/3)页

    说罢此言,许康佐像是说服了自己,便依照堂帖字迹,在空白宣纸上奋笔疾书了起来。

    次日,十月丙戌,戌正。

    长安,长安县,昌明坊。

    长安城布局北密南疏,虽然城南诸坊占地往往要较城北诸坊宽广,然而此处坊内车辙稀少,在坊墙墙根处还冒着些杂草。这附近住户明显不多,内中也没有什么商业可言,自然无利可图,因而连盘踞长安城的帮派都瞧不上来这里搅闹,顶多在此置办几间宅子做落脚。昌明坊又位于长安县、万年县交界处,因此两县也很少派铺兵来此巡防,一入深夜,铺兵一撤,此处便是法外之地。

    若宇文鼎密信属实,那此间确实是绝佳的接头之处……

    由于并不清楚宇文鼎密信中所述的接头地点是哪一间宅邸,自从昨日稍稍来此探查一番后,张翊均已锁定了几处可能的位置。好在这几处宅邸都聚于东南坊角,被一大片光秃秃的槐木林掩住,伏于树梢,盯梢起来极为便当。

    “翊均兄,这都一更了,”李商隐将手插到袖笼里搓着,今日长安陡然降温,入了深夜还着实有些冷飕飕的,他声音稍微大了些“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嘘……”张翊均将食指放于唇前示意噤声,他们所在的这棵槐木有数抱之粗,但距离东南隅的那片宅邸很近,他可不想暴露位置。

    李商隐呼出一股白汽,撇撇嘴道“义山翊均兄你大可放心,倒是睡着的这位公子别把我们都拖累了就谢天谢地了……”说完不禁瞥向身后,王晏灼正斜靠着槐木枝干酣睡不止,嘴角甚至都淌出来了口水。

    说来也巧,张翊均和李商隐彼时正准备从光德坊动身,也不知王晏灼从哪儿得知的张府的地址,竟不请自来,还带了十数名家丁说要相助一臂之力——当然最后那群家丁都被遣回去了。

    “话说回来,翊均兄你为何要带上他?莫不会节外生枝?”李商隐不解道,他一直以来都尽力不将案情透露与外人,为何张翊均反倒对王晏灼破例了?

    张翊均扶着枝干,直起腰身,活动了几下僵硬的脖颈,淡淡道“现在乱党之谋已然收官在即,我们须用上一切能用到的助力……”

    “收官在即?!”李商隐大惊,他早知道此日会到来,但没想到这么快。

    “嗯……”张翊均点了点头,自从柏夔放火烧了废祆祠后,张翊均便有这种感觉。后来昨日何俅获罪,御史台那边安安静静,仿佛宇文鼎并不在意自己暗桩的死活一般。

    这便说明,保密工作对于乱党而言已然不是重中之重,乱党举事之日已然很近了……

    而且御史大夫宇文鼎的参与,很有可能不是个例,或许在庙堂之上,还有其他命官的参与。

    坊内很是寂静,因而稍有声响都听得极为清晰。张翊均忽地竖起耳朵,站起身子,尽目眺望坊北方向。在他的视线尽头,正从中心十字大街由坊门急促驶来一袭车驾。车夫在木辂前提了盏灯笼,远远望过去,分外醒目。

    这是一袭单匹木辂,虽然制式亦是平民百姓所能乘坐的,但是宵禁以后能够在坊内出行的车驾,里面坐着的人绝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况且这昌明坊过于荒凉,一整日下来可能一袭车驾都不会有,何况深夜来此的呢?

    “来了来了!”

    这声音并非张李二人所发……

    李商隐回身看去,王晏灼竟不知从什么时候醒了过来。方才他那一声吓了李商隐一跳。而且再看这王家公子的神情,那表情与其说是紧张,毋宁说是兴奋,倒让李商隐回想起初识张翊均和颍王殿下时的自己。

    “噤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