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尚书台中今日大佬云集,在丞相李子方的组织下,六部尚书以及五寺主官,督察院三大督察史汇聚一堂。 李子方高坐主座,左手第一位是天官隋简之,接着是户部尚书钱老大,礼部尚书钱老二,兵部尚书李衡,刑部尚书刘庆,工部尚书陈博文。太仆寺卿李勋。 右手依次而下是督察史蒋文成,左督察史杨瑞,右督察史吴轩。大理寺卿傅厚,鸿胪寺卿薛珉,太常寺卿朱戎。光禄寺卿庄天誉。 这些中枢贵臣是宣平文官中的支柱。他们是各个大山头小山头的山主,他们与那帮他们眼中的臭丘八斗,与身边坐着的同僚斗,与上边的皇帝丞相斗,与下边的属官胥吏斗,文人相轻这个词被他们发挥到极致。 一门两尚书的钱家兄弟权柄煊赫,这些年在朝野上下风头无两,工部,光禄寺都几乎成了其附属衙门。 督察院有督文察武的权责,在官场上是横着走的存在,无人敢惹。好在只有监察权而没有处决权。 太仆寺总管全国马政,地位崇高,在五寺与大理寺不相上下,李勋与督察院私下交往密切,和右督察史同出自江南的世族豪阀,同时还和雍凉道节度使是亲家。善左右逢源,在朝中混的是风生水起。 大理寺与刑部,督察院构成三法司,互相肘掣,时而共为一体,时而分道扬镳。 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三座小庙抱团取暖,倒也拉拢不少豪门贵族。 兵部是公认的都督府的狗腿子,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不招这群人待见。 吏部的隋简之刚正不阿,不结党聚群。自成一派。 丞相李子方名为百官之首,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不去说那都督府与督察院,就是在文官里也只能起个牵头的作用。这也主要是李子方性格上的原因,不好争强斗狠,得过且过。又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登上了丞相位。不然要是换成个野心勃勃的早把姚潜架空了。 李子方凝视众人,目光从隋简之到应天誉的脸上一一扫过。没了往常的和煦,脸上浮现出一股肃杀之色, “诸位大人,你们拿的起多少斤重的大刀?”李子方突然向众人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怎么回答,大家都是实实在在的文官出身,舞文弄墨可以,舞枪弄棒就算了。 体态臃肿的钱老大动弹了下身子,眯起本就因为脸上肉太多而被挤的没多大的眼睛,回应道:“李大人,咱们提的都是笔杆子,文有文职,武有武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提刀的是军中那群人的事,咱们可不在此列。” 敢如此回答李子方的话的恐怕也只有这个胖子了,他的话很明显:“我又不上战场,提的动多少斤重的刀关我屁事?” 兵部尚书李衡历来看钱老大不爽,接过话茬扬言道:“丞相,下官不敢夸大,早年在萨尔茵河战场和太平泊时用一把七十斤重的长矛杀过几十个魔崽子,十几年了不曾再战,但想来四十斤的大刀还是拿得起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