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况且除了公主以外使团还有近百人也一并沦陷在大石,处境堪忧。身为使团正使的陶乐文,对此也是感到难辞其咎。 所以进关以后,陶乐文便将自己的节杖交到了了王副使手里,自拘于驿馆一室闭门不出,静候天京发落。 金城关距离天京五六千里,即便是一路快马六百里加急,往返也要一个多月时间。 在等待的过程里,忧心忡忡的陶乐文几乎平白老了十岁,两鬓的头发都变的花白了。本来是一位堪称少壮有为的青年官员,出使了一趟大石回来,却几乎变成了一个小老头。 身边的人虽然都很同情这位正使,可没有人敢帮忙做什么,生怕他们自己也被牵连进去。丢了公主,这怕不是要诛九族的罪过! 从天京来的天使终于到了,带来了雍帝的旨意。 当那位天使站在金城关驿馆外,高声宣读圣旨的时候,陶乐文和剩下的使团随员,还有金城关的将主陆风平等人都跪伏在下面聆听天音,其中陶乐文和王副使两人更是心情忐忑之极。 陶乐文虽然已是主动上书请罪,可毕竟只要最终结果没下来,就谁也不知道陛下会如何处置于他。 此刻的他只盼所有的罪责都可以由他一个人承担,万勿牵累家人和其他的使团成员。 实话说,大家都已经是尽力了,无论是那些亡者还是侥幸活下来的这些人,所有人都已经做得足够好。 他们唯一欠缺的就是对大石人的了解,以至于莫名其妙的被卷进了那场大阴谋之中。 可这又能怪谁呢,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没有人关心大石方面的事情,而密事府恐怕也许久不曾往关外派遣过密探。 陶乐文在接手出使这件差事之前,对于这个位于大漠另一端的庞大帝国,可谓是一无所知。更不要说是对大石帝国中的各方势力有所了解。 此番和亲完全就是在晋皇的旨意下仓促上马,得到如今的苦果也算是晋人咎由自取。 但是没有人敢指摘晋皇的不是,陶乐文也只能将所有的过错都自己担下。请罪折中只说因为自己驽钝,没有及时察觉大石人居心叵测,以至于变起突然,完全没有防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