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7.第845章 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中-《唐残》


    第(3/3)页

    由此也发现了当地某种掩盖不住的趋势,在权臣郑氏为首的大姓逐渐凌逼王权将其架空之下,段氏为代表这些地方豪姓大族也难免感受到了危机和压力,而开始囤积粮食和聚集丁壮,并且积极寻求对外交流谋利和获得外援的可能性。当然在了解到这里,周淮安却是想起关于段氏的另一段公案。

    大概在继郑氏灭亡南诏王室三十年后的天应二年(928年),权臣杨干贞杀大长和皇帝郑隆亶,灭大长和,拥清平官赵善政为傀儡君主。次年杨干贞废赵善政称帝,改国号大义宁,年号兴圣。但杨干贞也只当了一年皇帝就被弟弟杨诏废黜,大明七年(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起兵反叛,杨诏自杀,大义宁灭亡。

    然后就开启了天龙寺出家和六脉神剑的传说。。。啊不,是大理段氏与权臣高氏家族相爱相杀的两百年间光景,直到被元朝征服者所亡国,然后又作为元朝忠诚的云南总管家族,继续抵抗明朝大军直到家族覆灭为止。所谓汉化程度很高而事大主义道极致的典范。

    而在此期间云南地方政权,可以说是始终在几个权臣大姓之间打转,而从来不再像蛮荒出身的南诏那样成为边境的疥藓之患。也许,周淮安觉得自己可以做点什么,比如通过某种运作把段氏提前推上历史舞台,而在数年后郑氏发起的南诏内乱当中变相的分一杯羹呢?

    如果能够有所成果的,不但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收益,还能够扶持出一个倾向性的代理人政权来;就算是失败了也不过是南诏变的更乱,而付出的也只是几支商队和些许物资的输送渠道而已。但是却可以斩断蜀中小朝廷可以借助的潜在外援。

    因为周淮安也无法确保,日后在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下,蜀中小朝廷是否还会祭出“接师助战”“引入藩兵”的传统艺能呢。

    注:后世所谓的殖民主义分化手段和政策,自从西汉开始就是我们老祖宗在经略边疆时玩剩下的;所谓惩强扶弱拉一派打一派的南北匈奴政权。到了隋唐又把兴起突厥汉国弄成东西突厥,东西突厥变成后突厥,然后就没有了。

    话外题:

    所以当绝大多数中国人民都在努力奋斗之后,已然追赶上欧美国家的脚步而在一些领域有过之无不及,乃至将其甩在身后之时,依旧有大票的慕洋犬、客观冷静的公知、女拳师之类,在各种途径为之奔走哭喊。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开以来接受外来价值观输入的代价之一,相应的流毒和影响需要还几代人才能彻底肃清的结果。

    亏它还继承了我在老音速世代留下来的账号,结果登进去一看全是恶心人的玩意在上蹿下跳,无论如何这种双重标准,身为水区的管理者是脱不了干系的。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