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活字印刷(二)-《新唐》
第(1/3)页
北宋~平民发明家毕升总结了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反复试验,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实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项重大的革~命。
这是后世寻常小学生都熟知的历史,李继业自然也知道,而且因为兴趣的原因,李继业还曾深入研究过活字印刷的流程,所以对于活字印刷术的技术非常了解,就算这些百工询问一些技术上的问题,李继业也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不至于被问住。
毕升的方法是这样的:用胶泥做成一个个规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体单字,字划突起的高度像铜钱边缘的厚度一样,用火烧硬,成为单个的胶泥活字。为了适应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备有几个甚至几十个,以备同一版内重复的时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没有准备,可以随制随用。
为便于拣字,把胶泥活字按韵分类放在木格子里,贴上纸条标明。排字的时候,用一块带框的铁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层用松脂、蜡和纸灰混合制成的药剂,然后把需要的胶泥活字拣出来一个个排进框内。排满一框就成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药剂稍微融化,用一块平板把字面压平,药剂冷却凝固后,就成为版型。印刷的时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纸,加一定的压力就行了。为了可以连续印刷,就用两块铁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两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后,用火把药剂烤化,用手轻轻一抖,活字就可以从铁板上脱落下来,再按韵放回原来木格里,以备下次再用。
可以说,活字印刷术是划时代的发明,李继业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技术不用,此时便将几个百工和吴从汉召集过来,把活字印刷术的技术和印刷流程交给了众人,还特意对于其中的一些技术难点做了解释,让几个百工如获至宝。
当年毕升还试验过木活字印刷,但是由于木料纹理疏密不匀,刻制困难,木活字沾水后变形,以及和药剂粘在一起不容易分开等原因,所以毕升没有采用。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活字制版正好避免了雕版的不足,只要事先准备好足够的单个活字,就可随时拼版,大大地加快了制版时间。活字版印完后,可以拆版,活字可重复使用,且活字比雕版占有的空间小,容易存储和保管。这样活字的优越性就表现出来了。”
李继业传授完活字印刷术的技术要求之后,便说道:“用活字印刷的这种思想,其实民间很早就有了,当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我认为这就是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当年始皇帝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
吴从汉和几名百工闻言深以为然,同时对李继业崇拜不已。李继业将这种可以传世的技术直接拿出来教人,光是李继业这份心胸就足以让吴从汉和几个百工钦佩不已。
此番传印针对石敬瑭的讨贼檄文正好派上用场,吴从汉和几个百工听完了整个流程当场呆若木鸡,众人原本认为流传了几百年的雕版印刷术已经是无可匹敌的技术,没想到李继业随手就祭出了活字印刷术,几个百工都是印刷业的老手,自然知道活字印刷术的优势,当场激动得差点哭出来。
“不知主上是从哪里学到这等技艺的?这活字印刷术如此巧妙,真不知道是何等大才研究出来的。”
一个老百工一阵激动,不由自主的开口询问起来。李继业笑着说道:“自然是在梦里,我可是一梦三百年,知晓身后事的!”
几人自然是不信的,不过此时也没人再去深究这些,几个百工告了声罪,便开始准备材料,看样子是要按照李继业传授的技艺开始实操,而吴从汉则走到近前,说道:“主上之前的话我算是明白了,看来这印刷处的确要扩大规模了!”
李继业笑着说道:“那是自然,不但要扩大规模,而且还要将印刷当成一个生意来做!”
“当成生意做?主上的意思是印书?”
“不只是书籍,我还要创办一份报纸!”
吴从汉疑惑的问道:“不知这报纸是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