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陵浑身猛一哆嗦,暗想难道是有人告状了? 那也不对啊,自己也没犯啥错误啊,最多就是在训练的时候打骂体罚了不合格的士兵。 可这事儿在大汉军营那都是常事啊,谁都不希望自己上了战场以后因为手下能力不足而导致战争失败。 李陵小心翼翼的接过了那份竹简,然后…… ??? 我是谁? 我在哪? 我到底特么的在干什么? 这到底是谁的上书? 字迹写成这幅熊样也好意思拿出来?难道这人已经穷到连一个识字的人都请不起的地步了吗? 但凡是个小官呢,就算不能养着一个人,但是在关键时候请人帮忙书写一封信件的钱都能拿出来。 为了看清楚这份竹简上的内容,李陵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他甚至觉得这要比自己去练兵,去打仗都要费劲儿的多。 好在经过半刻钟的努力,李陵终于是勉强看懂了这份竹简上的内容。 内容虽然读懂了,但是震惊却也布满了整张脸。 皇帝啥时候又有个儿子了? 没记得皇帝有哪个儿子叫刘破奴啊,赵破奴他倒是知道,霍去病的司马大前年还领兵出征西域,俘虏了楼兰王,因功被封为浞野侯了呢。 不对,这不是皇帝的儿子,虽然他也姓刘。 但是上面不是说了吗,让他父亲跟皇帝说一下把抄家所得的钱财直接用在矿上。 “陛下,信笺乃刘破奴所书,内容为让其父亲向您建议,将抄家所得财物尽数用于矿区……”李陵默默的在心中狠狠的佩服着这位老刘同志,这绝对是个孤勇者啊。 你儿子让你跟皇帝提个建议呢,结果你就直接把这份竹简给递上来了? 这是打算在皇帝面前来上一出大义灭亲的戏码吗? 当然,皇帝要是生气了你可别怪我啊,你儿子就是这么写的,跟我这个翻译没关系。 那一句更不要脸的话我都还没翻译呢,要是知道了恐怕你得感谢我才行。 “你祖父若是有你这般心计,也就不会落下遗憾了!”刘彻接回那封竹简,意味深长的看了眼李陵道。 李陵没有翻译的那段话刘彻早就已经看出来了,就连刘彻自己都不知道是咋回事儿。 每次凡是看刘破奴写的竹简,他第一眼注意到的永远都是那些不要脸的坑人话。 被李陵省去的那一段话的内容是,你自己想办法编个理由,霍光看的太紧了,我弄不到钱…… 李陵尴尬的笑了笑,面对这种级别的对话他可不敢乱说。 天下人都知道他祖父难封,甚至连死都带着浓浓的不甘与遗憾。 好在李陵够争气,加上皇帝也愿意给他机会,所以不少李家人都将封侯的希望寄托在了李陵的身上了。 刘彻没再去管李陵,满脸笑意的自言自语道:“这小子倒是越来越会偷懒了,坑起朕来也总是一套一套的!” “嗯?”李陵忽然瞪大了眼睛,自己好像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 自己口中的那位老刘同志,难道就是眼前的陛下? 等等,我来干啥来的? 哦,对了,是皇帝把我从酒泉军营给召回来的,没说是因为啥事儿…… 或许在外人看来刘破奴就是个巨婴,什么事情都总是让他父亲去帮着解决。 可是在刘彻看来却并不是这样的。 一个流落在民间二十年的皇子,他的知识储备是有限的,很多事情并不是他想做就能做的。 虽然他也有能力编好一个骗朕的理由,可相比较而言,自己这个父亲在他的印象中显然是更了解皇帝的人,编什么理由更容易让皇帝相信,他来说和朕自己来说显然是不一样的。 看似随性而发的偷懒行为,却让刘彻看到了刘破奴的另一个优点。 让内行人去干内行事儿! 这不由得让刘彻联想到了一个画面,不懂政事就让丞相去负责,不懂军事就让太尉去负责,不懂监察就让御史大夫去负责,而皇帝只需要管好这三个人不出差错就行了。 虽然以刘破奴的性格大概率不会这么干,但若是遇到某一个他不懂的方面就可以这么干,加上这也是个不喜欢太安份的主,如此一来,上限极高啊。 “你去蓝田当个县尉,跟这小子做个伴吧,别跟他透漏朕的身份,就说朕与你祖父有旧交,你在酒泉过的不开心,所以朕才想办法说服皇帝把你以降职的方法调了回来!”刘彻笑呵呵的吩咐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