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过了一个多月,长安。 萧奕收到了韩世重、魏元忠请求对安西都护府撤府建道的奏章。 北地初定,国力不足,要在草原建城当然吃力,建立道、州、县的治理也不太可能。 首先就是地方上的划分就是一个问题,而大乾的官吏们对这些地方也不太熟悉,还有一个语言不通的问题。 都护府的存在,其实就是武力管制、军队驻守、以军队治理地方。 这种制度就能够很好地治理和镇压北地刚刚被收复的荒蛮之地。 萧奕也在一直想办法,减轻本地土着对于都护府的影响,采用了不少国策。 现在看来,效果还算是不错。 四年多的时间,北地夷族人向中原关内迁徙了不少,而关内的穷苦百姓也迁徙到了北地,得到了优惠政策的加持,从而发家致富的也有,达到了温饱的更多。 于是,萧奕也有了撤府建道的打算。 贞元二十九年的时候,因为东南、西南之地的繁荣,为了加强对这些地方的管理,也就把淮南道、山南道、岭南道这几个地方进行了再次划分。 大乾从十三道变成了十五道。 多了两道。 也就多了两道的行政官吏。 却能对东南、西南之地的管理更加稳固,地域地方上也更加安稳。 现在,看完了韩世重、魏元忠两人的奏章,也把目光看向了安西都护府。 而韩世重说得不错,都护府只是因为当时的特殊情况,建立的官职制度。 那是因为当时的情况紧急,当时的北地需要这样一个都护府。 而如今的安西都护府制度,其实已经不满足于地方上的发展了。 撤府建道。 从此正式地进入大乾的疆域图之中,成为大乾的云中道。 实现道、州、县的三级管理制度。 萧奕提起笔,在韩世重的奏章上勾了个“允”字。 其后,笔走龙蛇,他给这条新的道起了个名字。 云中道。 他知道,要让民族融合还需要很漫长的时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