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贞元二十九年,正月十三。 长安。 政事堂的开年第一课再一次开启。 大部分时候都是萧奕在说话。 “如今,大乾对琉求的了解已经足够多,燕王的意思是可以在那边建立交易所,方便联络东南东海一带,往北可以接触东瀛,往南可以接触越南。” “钱粮、物资如今都已经配备好了,不必另外筹措。” “今已安置在岛上的四万余人中,都是东南之地的百姓自己想去的,也都是一些在东南没有田地、又无法远行务工,只能是举家搬迁,到了那边,会有十几亩地。” “若是能够开发这个岛屿,就能够作为大乾海商的中转站,也能作为大乾海商的门户。” “以后,肯定会有西边的国家派遣海商前来大乾,定然也是存了先探路的意思。” “那就让他们先到琉球,看看这里的繁华昌盛,同时,当地官员对这些使团进行筛查,以防有西边国家的暗探什么的。” 说到这里,萧奕微微皱了皱眉。 以前,大乾的商路有两条,一是出河西走廊,走陆上丝绸之路;二是从云南走茶古道。 可这两条道根本就无法支撑如今的大乾快速的发展 唯有大航海。 提前三百年,由他亲手来主导这场地理大发现,以举世之物力来完成的构划。 故而,萧奕在掌权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在水师将军之外,让京师的几个商贾,特别是秦家这些他信得过的商贾,自行组建商船,然后前往东瀛那边。 为的就是从海外获取大量的金银,从而支撑他养出更多的大乾禁军,也能连年征战而不为军饷发愁。 先发一批军饷,就足以安定军心,打赢了之后,自然会有更多的钱财,也就可以支撑剩下来的军饷,还有抚恤金什么的,然后还能把这些钱财拿来安抚百姓。 可以说,海商算得上是大乾北伐的最大钱财支柱来源了。 毕竟,北伐一开始,大乾和北地四个番邦的互市都被切断了。 大乾的货物堆积起来,就需要一个外销的渠道,需要把这些货物变现成为钱财,从而稳定大乾内部的发展,也能够赚取军饷费用啊。 “故此,孤打算在琉求建市舶司,造船、贸易,船行新罗、东瀛、大食等地。” 现在大乾的国库还算是充盈,同时,天下一统之后,太子萧奕的各种作为,也使得大乾如今实现了中兴,其繁荣昌盛和强大已经超过了贞元十三年的盛世。 足以证明,太子萧奕的所作所为,都是对的! 特别是大航海的开启,听说了东瀛那边有两座银山,有一些大臣们竟然建议大乾海军出兵,直接强行占了东瀛,这样一来,大乾也就有了两座银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