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真是奇人-《农家小福宝开挂了》


    第(2/3)页

    老赵氏与崔寡妇也在宋家村外的道口旁搭个棚子,售卖馄饨与面条,生意也过得去。

    于是,村内各家门口都搭了凉棚,摆上茶水,像什么野菊花茶,竹心茶,忍冬,薄荷等,都是就地取材煮的茶水,每家都不一样。

    为此,族长家的小孙子宋成器可忙坏了,与长安一起给村民家写茶牌子。

    长安还从小金鱼那里抄了几首诗,每户人家的茶棚子都挂上相应的诗词牌子。

    像售卖忍冬茶的,她就抄了一首:春晚山花各静芳,从教红紫送韶光;忍冬清馥蔷薇酽,薰满千村万落香。

    旁人不觉得什么,只以为小娃娃从某本诗集里抄出来的,但陆景州看到这些诗词时,眉头微微蹙起。

    前世他曾是进士出身,但凡有名望的人诗集,他都浏览过一些,可这些诗,他竟一次都没见过。

    既然不是流传颇广的诗,长安一个五岁的孩子如何会知道?

    但他不好询问,只能暗暗观察。

    “二公子,你不是明年二月参考吗?咱们现在该回去筹备了吧?”冯山过来问。

    陆景州一愣,他怎么把这事儿给忘了?

    “确实要回去了。”其实报名时间在年底,但他要预先联络好互结与具结事宜,就必须在腊月之前回到户籍所在地。

    清州府离此地约莫千余里,哪怕自己雇镖队赶路,也得要二十多天时间,所以十月份之前必须回去。

    冯山:“那咱们啥时候出发?老奴好准备一下,再雇个镖队。”

    陆景州算下日子,说:“九月底吧。”

    “九月底?”冯山眉头紧锁:“好吧,我明儿就去县城找个镖队。”

    镖队也不是随时都有,万一人家没空,或者已经走镖,岂不耽误二公子的时间?

    既然陆景州要回乡参考,吴重楼跟他学了近一年,读了不少书,诗、赋、策、论、圣谕广训会默不少,似乎也可以下场试试了。

    不是吴重楼托大,而是这半年里,陆景州一直出各种试题给他做,说只要他做好这些题,县试便没有问题。

    最近一两个月,吴重楼已经将试题做的非常好了,就连陆景州都说,只要他再巩固几遍,通过县试轻而易举。

    至于府试院试,那还得再学一两年才行。
    第(2/3)页